推广平台

UFO研究

 找回密码
 探索(注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切换浏览模式:树形   平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虚拟现实、航天民营化、经济利益驱动-刘慈欣访谈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XZ 发表于 2016-1-26 19: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始探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探索(注册)  

x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访谈内容:

gogo:如果现在是“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那么您预测这个时代会持续多久?为什么?

刘慈欣:会持续很久的。因为目前中国科幻受到注意,还只局限在文学方面。下一步,当中国科幻影视启动,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反过来也会带动文学。当然我说的是“几乎就是黄金时代”,并不是说“就是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它离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还差得很远。它缺少黄金时代两样关键的东西:涌现出来得大量有影响力的作品、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家。所以它并非是真正的黄金时代,只是有那个趋势。但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gogo:您最关心的科学领域是什么?宇宙探索排第几?

刘慈欣:我最关心的还是最前沿的科学领域,比如物理学、宇宙学。这是人类进步最基础的东西。我们首先得认识世界,才能改变世界。对世界的认识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最关心的是物理学。

gogo:最近十年,在前沿科学领域,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有什么进步吗?或者说是共识更多了,还是认识更多了?

刘慈欣:进步一直都有。但是相对于本世纪初那样一个物理学革命的时代,划时代的发现不断出现,今天的进步好像还是比较缓慢。另一方面,今天物理学最前沿的理论,变得离实验、能证实的距离很远。好比古希腊波摩柯基特的《原子论》,可能要2000年以后才能被证实。现在物理学的超弦理论就是这样。要有进步确实很困难。

gogo:很多关于外星人的谣言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科幻黄金年代的产物。很多外星人是人类捏造出来的。您怎么应对这样的怀疑?

刘慈欣:别说外星人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例确切证明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的证据。所以我们谈这些肯定是空对空的。有一种可能是,整个宇宙中,就地球上有生命,人类是一种极其偶然的现象。我毕竟不是科学家,是写科幻小说的。我最关心的是从前沿的科学理论中,能够得到什么故事资源。主要还是关心怎样用它来产生好的故事,有更多好的创意。

gogo:三体社区开通之后,我突然发现果然到了开发V装具的时刻,各种虚拟现实工具都在研发中。您曾经尝试过这样的智能产品吗?比如Oculus Rift,Kinect,各种智能手环……技术到位了,有可能会做 Threebody 这款游戏吗?

刘慈欣:三体的游戏等不到那会儿,就会有人在做的。游戏的改编权已经转让了,游族游戏肯定会做这个游戏的。

gogo:怎么看虚拟现实技术?我觉得这是让人越来越宅的一种技术。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以后或许在家就能体验到去太空的感觉了。人类会不会宅到无法离开地球?

刘慈欣:对对对,这确实是个问题。这个技术让人变得越来越内向,整个文明变得越来越内向。我在虚拟现实里什么都能得到,包括你说的,我自己能给自己创造出太空体验,能够代替一切。这确实有可能是一个趋势。我们越来越变成一种很内向的文明,而不是向外去开拓、去探索的文明。

gogo:您会如何鼓励大家走出去呢?

刘慈欣:最近我注意到一个事实,改变现代社会的有两大技术,一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另外一个就是航天技术。你可能不知道,这两个技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诞生,相差不到一个月。1946年4月份,美国成立了“空天委员会”,德国来的冯布劳恩作为主任,这就是NASA的前身。四月的这一天,被看做是现代航天事业的开端。过了20多天,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实验室里,人类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了。

他们相距这么近,但是这两项技术发展到今天,你看看他们的差别有多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这毫不夸张。但航天改变的东西就太少了,几乎没改变太多东西。

这两项技术有共同之处,都是在开拓未知的空间。网络,IT技术开拓的是未知的虚拟空间;航天技术开拓的是已有的实体的宇宙空间。你看看现在,如果进入IT的虚拟空间,这是很容易的事儿,用不着什么成本,拿个手机就进去了,你现在想进航天开拓的空间,那是有明码标价的,上一次国际空间站,2000万美元。所以说这个技术差得太远了。航天不能说对我们的生活一点没有改变,但与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相比,差得很远。当初这两项技术诞生的时候,一个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并不比他拥有一枚航天火箭要容易多少。价钱差不多。为什么现在差别这么大呢?

你看看现在从事航天的机构,中国是航天部,美国是NASA,日本是宇宙开发署。你再看看互联网的机构,微软、联想、谷歌、淘宝……这一目了然:航天全是国家行为,IT全是民间行为。所以,要让航天事业真正发展起来,让人走出去,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人类的责任心、开拓精神或者是远大目光上。历史上没有一件事是靠这些做成的。你得先让航天事业的市场启动起来,让他们赚到钱。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航天事业民营化。民间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同时也蕴含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强大动力和欲望。像IT技术走向市场、走向我们生活关键的几步,全是民营化搞出来的。

我阳泉一中的中学校友李彦宏在这一届人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提案,就是呼吁国家让航天民营化。是不是百度真的打算进入航天呢?现在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航天民营化以后,你会发现IT技术、互联网和航天有天然的联系。美国那几个民营化的大佬都是从互联网领域出去的。

gogo:怎么看西方民间的太空探索活动?比如Musk的spaceX?

刘慈欣:不管是国家的航天事业还是民营化的航天,本质上都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那种投入大又没什么产出的事业,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是不会去做的。而且相反,航天民营化后,追逐利益驱动的趋势更明显。国家还可以办一个工程不挣钱,私人的话大概很难。所以说做航天的这些老板都有很有太空情怀的人。但是从他们的事业的性质来说,不可能做出那种真正的脱离经济效益的探索。那种探索,我想现在只要经济社会还存在有一天,那种大规模的探索和开拓很难启动起来。

gogo:只能是慢慢扩张吧?比如先到月球,然后火星,然后到更远的地方。

刘慈欣:这个不是快慢的问题。如果赚不到钱,市场启动不起来,永远也不可能扩张。不是慢,现在是在往后退。现在我们迈向太空的步伐,还不如六十年代。

gogo:Musk要在火星建无线网络基站。

刘慈欣:所以互联网和航天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需要创意、创新的领域。我们应该学IT发展起来的经验,把它推向民间,推向市场,这是唯一的出路。那些更高大上的东西,什么人的责任心、远见啦,从来指望不上。即便是60年代的航天高潮,也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而是源自人们的恐惧感,两个大国相互之间显示实力的需要。

gogo:其实航天跟人类平时的生活关系并不密切,但他会有一些科研的成果会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比如材料什么的。

刘慈欣:和人类的生活关系不密切,是因为市场还没有启动起来。当初计算机和咱们的生活,比航天和咱们的生活还远,那个搞大容量计算的,跟普通人有啥关系。以至于当时一个学者说,全世界有五台大电脑,计算容量就够了。但是航天和人类发生关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gogo:比如说呢?

刘慈欣:一步一步地想,先想最直接的关系:太空旅游。现在大部分人去不起,前面说真正的太空旅游要2000万美金,那肯定不行。便宜点的像SpaceX,20万美金,那倒是不算太贵。但是只能失重状态持续4分钟半,有什么意思?太空旅游市场开拓起来,就会跟我们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也不是说太大哈。

下一步的关系就大了,是能源。目前地球上的碳排放是个问题,如果把整个能源系统搬到太空去,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然后再用微波把太阳能传回来,这个关系就大多了:我们每天用的电是从太空来的。

再下一步关系就更大了,北京的雾霾怎么治理?把北京周边的污染企业都搬到太空去,那儿不怕污染。这个关系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这三项做到了,那么整个航天市场就启动起来了。那么下一步更大的就会去做。比如我们有可能在地球的轨道上建立太空城,人类可以在上面长期居住。再下一步,你可以移民月球、火星,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这一步一步,跟我们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密了。

gogo:所以说,太空航天它真正启动起来,与我们的关系可能会跟互联网一样密切?

刘慈欣:问题是现在这个市场,它启动不起来。一个是政策问题,什么时候开放?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航天事业要启动市场要花的钱,比IT要多得多。它需要投入的原始资金要大得多。另一方面,它风险也大。做IT产业不会死人的,但是航天会死人的。但我觉得这个市场应该尽快地启动起来。

gogo:还是有可能迈向太空的。

刘慈欣:这次我去上海就遇到一个很年轻的公司,是做火箭的。但是他们的火箭不一定能发射到太空去,而且得到的政府支持很有限。和互联网不同,太空民营化是需要政府去支持和扶持的,包括一些基础的研究、基础的政策和基础的资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赞 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WXZ 发表于 2016-8-13 19:29 | 只看该作者
刘慈欣先生将航天事业目前落后于IT行业归因于经济利益驱动力的不同,我觉得有所偏驳。我以为这更是人类掌控宇宙物质的能力的不同造成的。

生命掌控外部世界的范围,与其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相关。比如昆虫的眼睛结构与哺乳动物的眼睛结构不同,昆虫只能看到几米之外,这是昆虫掌控外部世界的范围不如哺乳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借助工具,掌控外部世界的范围已大大超出其自身身体结构所能达到的范围。但要进入太空,掌控地球之外的范围,借助现有工具的人类的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还远远不够,而增强这种能力的一个方向,就是将现有工具互联,实时协同发挥作用,按数量级的跨度增强整体人类的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而互联技术其实就是以IT技术为基础。

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和IT行业的发展,按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来说,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即,必须以IT行业发展产生的万物互联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大跨度增强整体人类的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从而促成航天事业的大发展。最终,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大航天时代,生命才能进化成新的物种,离开地球进入太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董巍 发表于 2016-1-28 22:13 | 只看该作者
WXZ 发表于 2016-1-28 17:42
呵呵,很可能加入很多情感戏...但愿不是,而是保留原著里人物只是为了科幻要素而设计的风格。

这个 ...

其实经济利益驱动是一个方面,但我觉得更关键的还是市场软环境,在中国各行各业政府都把手伸得很长,私人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火箭是不可能的,层层审批、吃拿卡要就把人的激情整没了,UFO研究更是如此,民间想成立一个UFO研究组织是很难的,各方面的限制很多,中国UFO研究会就是这样消亡的,况且UFO研究真的没有什么利益驱动,完全靠激情和理想来支撑的,如果硬往里加经济利益,可能就背离了UFO研究本身的初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WXZ 发表于 2016-1-28 17:42 | 只看该作者
dongwei 发表于 2016-1-28 15:09
据说今年中国导演拍的《三体》电影会上映,我本人并不抱太大期望,就象刚才说的那样,中国人目前固有的思维 ...


呵呵,很可能加入很多情感戏...但愿不是,而是保留原著里人物只是为了科幻要素而设计的风格。

这个采访中强调:一切事业都需要经济利益驱动才能得以发展,这是航天事业目前落后于IT行业的原因。UFO研究也这样,UFO研究的经济利益驱动力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董巍 发表于 2016-1-28 15:09 | 只看该作者
据说今年中国导演拍的《三体》电影会上映,我本人并不抱太大期望,就象刚才说的那样,中国人目前固有的思维模式难以拍出高水准的科幻电影,我最担心的是上映的《三体》里会被人为加上很多中国导演更在行的情感戏情节,到最后呈现的是一部科幻和过多情感交织的文艺怪胎,当然,这是中国人拍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有总比没有强,出现各种问题也有情可原,中国科幻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董巍 发表于 2016-1-28 14:47 | 只看该作者
刘作家显然对中国的科幻发展期望过高了,因为中国在从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难以拍出类似好莱坞的科幻大片,这不仅仅是从技术层面上,更多的是中国人缺乏那种开放的想象力思维,这和多年来的教育模式和封闭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保守的、缺乏活力的思维模式注定是这样的结果,而且中国人对现实事物的关心远远大于非现实的事物,因此,中国人拍情感剧和文艺片会很在行,而拍科幻片完全还是小学生,即便是拍出科幻片,也只象“恐龙特急可塞号"那样的风格,给少年儿童看还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切换浏览模式:树形   平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