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针对2010年04月25日新闻晚报发表《霍金警告人类不要主动接近外星生命》文章,楼锦洪和王思潮老师共同完成的一篇论文,发表在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2010年5月4日出版的第三期《探索简报》,今天重新发表以纪念王思潮老师。 最近,世界顶尖科学家霍金关于外星人的谈话,闹得沸沸扬扬。我们赞成霍金肯定外星生命存在的观点。但对于外星人来地球到底是恶还是善的说法,认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五百多年前,西方殖民者到达美洲,美洲的土著居民确实深受其害,但今天人类已认识并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况且外星智能生命科技与文明可能要比人类先进得多,他们完全可到无生命的星球采矿和用科技解决能源(例如用核聚变能源)或人造新矿物。 我们主张接触外星智能生命既应谨慎处置同时也应积极研究的观点。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果外星人对人类是和善,就可以通过交流合作,促进人类文明的飞跃;如果外星人对人类是凶恶,我们通过积极研究做到事前有所准备,就能针对他们的弱点,尽量减少人类的损失。而且,人类的无线电信号早已传至100多光年以远,外星人科技如此发达,想了解我们地球有无智慧生物并不困难。 一、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一)、监听外星人的信号 现代第一个寻找地外文明的计划是奥兹玛计划(Ozma Project)。是美国康尔大学天文学家的德瑞克在1960年开始的。他和他的同事使用口径25.9米的射电望远镜,并安装了波长21厘米的信号接收装置,搜索地球以外的无线电信号。德瑞克采用的接受频率是1420兆赫,也就是只有一个频道。因为银河系的微波背景辐射频率在300兆赫至1000兆赫之间,相对于辐射温度3k在60k,而地球大气辐射噪音在3000兆赫至30000兆赫之间,所以接受星际通信信号的最佳频带在1000兆赫至3000兆赫之间。 1958年以前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还只停留在推测阶段,并未做定量的科学分析和计算。例如在多远的距离需要多大的功率才能被相应的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现代地外文明探索已掌握定量的科学分析和计算。 在奥兹玛计划至后,天文学家启动了更先进的搜索计划。其中一项是1985年开始的美国哈佛大学和阿根廷进行的米塔(META)计划,哈佛大学使用这架25.6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和800万频道接收机,其规模相当于1分钟完成100万个奥兹玛计划。另一项是1994年开始的凤凰计划,由美国加州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进行,探索频道增至5600万个,搜索目标1000颗恒星。相当于1亿个以上的奥兹玛计划。 2004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Paul Allen)捐资1350万美元,在美国加州建造艾伦射电望远镜阵(ATA),用以搜索地外文明。 2007年10日,这个射电天线阵中已有42座建成。以后还将扩大至350座天线,将对100万恒星系统搜索地外文明的讯号,是以往所有计划目标的近千倍之多。 (二)、向外星人致意 天文学家还主动发出无线电讯号,试图与地外文明联系。1974年美国康奈尔大学使用世界上最大口径的阿雷西波射电望远镜,向武仙座球状星团(Hercules,M13)内30万颗恒星发射了强大的无线电讯号,传达了地球和人类的讯息,这些讯号要25000年后才能到达该星团。 美国宇航局于1972年发射“先驱者10号”宇宙飞船,携带了标志地球与人类的镀金铝板,它将飞往离我们65光年以远的毕宿五恒星,航程将长达170万年之久。 (三)、寻觅外星人的家园 天文学家还努力搜寻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自1995年开始,已发现400多颗行星,可惜它们有些是类似木星那样的气体行星,有些是温度太高的行星,有些是温度太低的冰星,它们都不适合生命生存。 2009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寻觅真正和地球相似的行星的望远镜,也就是去寻找可能的外星人之家。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很高,可以探测到十万分之二的微弱亮度变化。而且它的视埸很大,高达105平方度,可以对10万颗以上的恒星进行大范围和长时间观测。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采用掩星观测的搜寻方法,当行星运行到它的母体恒星与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之间时,恒星的光度会微小的变弱,而且会显示出特有的遮掩恒星的光变曲线。 从这种光度变化的周期可以推算出行星大小和它公转轨道大小,推算出恒星的大小、质量、温度和行星表面的温度范围。从行星表面的温度范围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可能是外星生命的家。 现代地外文明搜寻(SETI)至今已有50年,探测水平已有质的飞跃,但仍未探测到任何肯定的结果。 二、寻找地外文明路在何方? (一)、寻觅外星人,何其难矣 为什么尽管探测水平不断飞跃,但SETI多项计划至今仍未有任何重要的实质进展呢?笔者认为,对地外文明的搜索,其主要困难是我们并不知道: 1、他们在哪里?而仅仅银河系就有两千亿颗恒星; 2、他们主要的通讯方式是什么?无线电?激光?中微子?还是其它? 3、对于像我们人类这样属于刚进入高技术初级阶段的智慧生命,他们是什么态度?是热情欢迎、主动和我们接触;还是将我们当作原始生态的“原始森林”,加以保护和观察,亦或其他态度。看来第一种态度可能性较小。 (二)、转换角度,另辟蹊径 对于搜寻地外文明这样充满未知因素的科技难题,笔者认为,应采取多路探索的途径,而不是只走向深空寻觅这“华山唯一的一条路”, 不是只是向着几十光年、几百光年甚至几万光年十分遥远的行星去搜索。而且现在一些大项目费用昂贵,例如,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耗资6亿美元,贵州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 7亿元人民币(其科学目标也包括搜索外星人的无线电讯号)。笔者认为,应换个思维角度,突破思想禁区,另辟蹊径。 1、外星飞行器访问地球可能性的争论 外星飞行器能否访问地球?现在有很大的争论。我国有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是禁区。其主要依据是: 1)、太阳系其他行星无本土的外星人;太阳系外的恒星及其行星太远,航行要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 2)、如此长期飞行中宇航员的生命保障、防宇宙射线、还有食品、氧、水供应和医疗系统都难以解决。 笔者认为有可能。其理由是: 第一,目前人类火箭技术最高的速度为第三宇宙速度(16.6公里/秒)。对今天人类来说,星际航行确实困难。但不远的将来,人类就可能实现氘聚变发动机火箭技术,速度可达1.5万至3万公里/秒,可达到0.05至0.1倍光速,星际航行有可能在数百年内往返。外星飞行器有可能比我们人类现代技术高得多,有可能达到0.8倍光速,这样就可能在不太长时间内完成往返。 第二,用高智能机器人代替智慧生命进行星际航行,大大减少宇航员生命维持系统的困难。 2、突破禁区,勇开先河 我们不仅要勇于突破上述理论上的禁区,更要在实践上开辟一条新路,要重事实依据,重科学依据。从1971年起,笔者之一对我国近二十起螺旋状、扇状不明飞行物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查,取得了大量质量较高的观测报告,在对观测报告核实后,笔者之一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科学分析,发现在我国离地面130公里至1500公里的近地空间,多次出现奇异的飞行物,其飞行速度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有的低至每秒0.29公里,且在1460公里的高度平行地面飞行25分钟之久。如果它是人类飞行器或自然物体,早已受地心引力而陨落。说明这些飞行物有可能是具有抗地球引力能力的外星飞行器。 我国原空军报记者焦国力上校曾专门在我国《飞碟探索》杂志上撰文介绍,从他采访的情况看,我国飞行员多次与奇异不明飞行物的相遇,已表明外星飞行器来访的可能性。 (三)、有关学者的支持 不明飞行物的探索研究现在已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2007年7月20日,中国工程院潘君骅院士在上海不明飞行物科学论坛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根据美国官方的统计,95%的不明飞行物是可知的,5%的不明飞行物是不可解释的。只要你有不可解释的现象存在,你就不应该简单的否定,这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人类是不应该有这种态度的。不明飞行物是可能和地外文明是有关的。探索未知的事物是人类的特点,人类社会也是因为探索进程才有了发展。所以研究不明飞行物现象我是持积极态度的。我们应该把不明飞行物现象的研究引导到严肃的科学的研究轨道上,搜集大量的观测资料并加以分析。” 南京大学天文系季国平副教授指出SETI(用最先进技术搜索极其遥远的外星人无线电讯号)是“大海捞针”,耗资巨大,成功遥不可期,即使搜索到极其遥远的外星人无线电讯号,来回通讯也要很长的的时间;而不明飞行物探索是舍远求近,花费较少,有望一朝突破,促进人类科学技术的新飞跃。 2006年11月30日,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欣然为<飞碟探索>杂志题写刊名,这是对不明飞行物未知领域探索的有力支持。如果我们另辟蹊径,积极支持对不明飞行物的探索研究,就可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重大的突破。 三、改进UFO探索研究方法 (一)、将UFO研究引向定量的科学分析 现代科学已进入定量科学分析时代,不少学科还已进入精确观测、实验和精确定量科学分析。从国内外几十年UFO探索的经历看,如果不改进观测方法和调查方法,不提高观测精度,不逐步掌握定量或半定量的科学分析,UFO探索研究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困难局面。如果连UFO的高度是在十几公里以下的对流层还是130公里以上的空间都不清楚,怎么能说UFO客观存在或者已经有结论呢? (二)、为何美英在UFO探索中难以深入 英国UFO项目前负责人波普曾说:”将要公布的UFO文件会令人着迷。人们从中可以看出,近60年国防部一直对这种神秘事物进行研究,但却找不到答案。“ 事实确实如此,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政府机构或军方都在UFO探索中举步维艰,难以深入。为什么近60年的研究仍找不到答案呢?其原因是UFO不期而遇,又飘然消逝,时常出现时间只有几分钟,十几分钟,等专业的大型望远镜等“常规武器”开动起来,它已无影无踪。只能靠偶遇的目击或一些有经验者偶遇科学观测。而且几十年来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单靠军事部门关起门来研究UFO,是难以成功的。 (三)、建立高效高质量的UFO快速观测网 通过对我国近百起UFO事件的深入调查分析和实践,我们已找出克服上述困难的新对策,这就是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望远镜逐渐普及的有利条件,建立高效高质量的UFO快速观测网,一旦出现重要的UFO事件,将迅速用短信、电话通告相关地点的观测者,在第一时间,不同地点观测者用科学观测方法取得较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有了不同地点对同一UFO事件的较高质量科学观测,就能对UFO的真实高度、运动速度、方向及大小、形状作定量的科学分析,逐步揭开UFO之谜。等条件成熟,再设计专门观测UFO的专业级设备,包括灵巧的专业望远镜及光谱仪、无线电与激光雷达等。 太空茫茫,宇宙神秘,宇宙中至少还有96%的部份,人类尚不清楚。(现代天文观测分析表明,人类观测到的可见物质的质量只占宇宙的4%,而另外的23%是有万有引力的不可见的暗物质;73%是暗能量,它使宇宙加速膨胀。对暗物质与暗能量人类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科学探索未知事物。在重大的原始创新领域中,我们不必事事跟在外国人的后面,我们为什么不能敢为天下先呢。 参 考 文 献 1、 Cocconi G,Morrison Ph.Searching for interstellar Communications.Nature,1959,184:61 2、Bracewell R N. Communications from Superior Galactic Communities. Nature,1960,186:670 3、王思潮. 开普勒望远镜升空随想录. 中国国家天文, 2009,5:6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