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先生将航天事业目前落后于IT行业归因于经济利益驱动力的不同,我觉得有所偏驳。我以为这更是人类掌控宇宙物质的能力的不同造成的。 生命掌控外部世界的范围,与其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相关。比如昆虫的眼睛结构与哺乳动物的眼睛结构不同,昆虫只能看到几米之外,这是昆虫掌控外部世界的范围不如哺乳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借助工具,掌控外部世界的范围已大大超出其自身身体结构所能达到的范围。但要进入太空,掌控地球之外的范围,借助现有工具的人类的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还远远不够,而增强这种能力的一个方向,就是将现有工具互联,实时协同发挥作用,按数量级的跨度增强整体人类的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而互联技术其实就是以IT技术为基础。 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和IT行业的发展,按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来说,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即,必须以IT行业发展产生的万物互联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大跨度增强整体人类的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从而促成航天事业的大发展。最终,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大航天时代,生命才能进化成新的物种,离开地球进入太空。 |
WXZ 发表于 2016-1-28 17:42 其实经济利益驱动是一个方面,但我觉得更关键的还是市场软环境,在中国各行各业政府都把手伸得很长,私人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火箭是不可能的,层层审批、吃拿卡要就把人的激情整没了,UFO研究更是如此,民间想成立一个UFO研究组织是很难的,各方面的限制很多,中国UFO研究会就是这样消亡的,况且UFO研究真的没有什么利益驱动,完全靠激情和理想来支撑的,如果硬往里加经济利益,可能就背离了UFO研究本身的初衷了。 |
dongwei 发表于 2016-1-28 15:09 呵呵,很可能加入很多情感戏...但愿不是,而是保留原著里人物只是为了科幻要素而设计的风格。 这个采访中强调:一切事业都需要经济利益驱动才能得以发展,这是航天事业目前落后于IT行业的原因。UFO研究也这样,UFO研究的经济利益驱动力在哪? |
据说今年中国导演拍的《三体》电影会上映,我本人并不抱太大期望,就象刚才说的那样,中国人目前固有的思维模式难以拍出高水准的科幻电影,我最担心的是上映的《三体》里会被人为加上很多中国导演更在行的情感戏情节,到最后呈现的是一部科幻和过多情感交织的文艺怪胎,当然,这是中国人拍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有总比没有强,出现各种问题也有情可原,中国科幻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刘作家显然对中国的科幻发展期望过高了,因为中国在从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难以拍出类似好莱坞的科幻大片,这不仅仅是从技术层面上,更多的是中国人缺乏那种开放的想象力思维,这和多年来的教育模式和封闭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保守的、缺乏活力的思维模式注定是这样的结果,而且中国人对现实事物的关心远远大于非现实的事物,因此,中国人拍情感剧和文艺片会很在行,而拍科幻片完全还是小学生,即便是拍出科幻片,也只象“恐龙特急可塞号"那样的风格,给少年儿童看还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