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jgpx 发表于 2018-3-28 20:26 这些岩画,乍一看,挺像是人物脸谱之类的,所以学术界命名为“类人面像岩画”。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则不然,眼睛鼻子等重要器官都不能很好的反映。所以才会引起广泛的猜测。。。 njgpx:你贴出的是一张美洲或是非洲的土著照片,说明什么呢?几千年前美洲或是非洲人来过贺兰山?而且,从时间上来说,应当是先有岩画,以后才 有 那些土著的脸部纹饰。 |
有很多史前岩画或其它记载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史前人类有可能比现代人类掌握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一定是外星人! |
WXZ 发表于 2018-3-28 08:41 关于天线,正是我想继续分析的,如果是直的,在水中转弯等机动时会产生比较大的阻力,进而产生很大的力矩,影响水中的机动与运动的稳定,而柔性天线则能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飞行器能入水巡游。 |
xzqdjl 发表于 2018-3-27 22:04 有个疑问,顶上那两根弯弯的长须,如果是接收信号的天线,完全可以做成两根直的? |
xzqdjl 发表于 2018-3-27 22:12 该飞行器的气动外形为圆盘似的碟状,由空气动力学可知,这种气动外形的升阻比性能并不好,阻力大而升力小。为什么不设计成高升阻比的气动外形呢?如同现代飞机或鸟类一样,拥有三角翼或者大展弦比机翼呢? 可能的解释是,这种飞行器除了能在空中飞行以外,还能潜入水底遨游。为了兼顾空中与水中的速度与机动性能,而折衷处理的结果。 也即是说,该飞行器的使用者很可能生活在海底,在大洋深处建立有大型的基地。 (未完持续) 作者:许兆庆 |
都溪林场“空中怪车”事件分析 1994年11月30日凌晨3时20-3时30分,贵阳市白云区的都溪林场,长达3公里的树林突然被齐刷刷折断。当时天空出现强光,能听到如火车行走的隆隆巨响。第一着陆点到采石场600米外的林区,林木跳跃性折断。 当班工人看到两个大火球逆时针旋转着前进。在厂区铁路上,一辆满载50吨钢材的火车车厢,被推出约20米远;在地磅房,4根直径为10厘米的无缝钢管柱子,有两根被折弯,有两根从离地40厘米的高度被齐刷刷地切断。 数百名专家到达现场后,一致认为,树木、钢管都是从中部切断,因而可以排除是雷暴、龙卷风的可能。 可以想象,此事件的发生很可能是这种三轴飞行器失事所为。两个辅助发动机中的一个突然停车,在主发动机与另一个辅助发动机的工作下,无法及时稳定飞行,于是,飞行器以大于3马赫的速度旋转着扑向地面。工人所看到的两个大火球逆时针旋转着前进,应该是主发动机与一个辅助发动机的尾焰。飞行器高速经过的地方,树木被此圆盘状飞行器的边缘直接撞断,火车被碰撞后推动,钢管也被圆盘边缘直接切断。飞行器在弹跳数次后停止,之后立即被同伴接走。 根据资料,20毫米机关炮的弹丸速度约为3马赫,质量为100克左右,可以轻易的击断直径15厘米的树木,因而,当重量为几百公斤甚至几吨的飞碟,以3马赫或者以上的速度扑向地面,其所提供的冲量是足以撞断数千棵树木的。根据都溪林场树木折断情况,可以通过实验或者仿真,推断出该飞行器所提供的冲量,从而估算其质量与速度。 应该注意到,在事故发生过后,现场没有留下飞行器的任何残骸,可见,此飞行器所使用的外壳材料极其坚硬,在如此高速碰撞情况下,毫不破损。此种材料目前在地球上应尚未有存在。 |
目前的很多单人飞行背包,大多是推力在重心下方的布局,操纵复杂,难以稳定起降和飞行。 要解决此稳定性问题,增加两个辅助发动机是很好的办法,通过调整辅助发动机的推力大小与方向,使其各自对重心产生的力矩与主发动机对重心的力矩相互抵消,从而达到稳定。 通俗一点的来理解就是,一条腿或两条腿的椅子都难于稳定放置,三条腿的椅子便能四平八稳。所以推力在重心下方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宜采用三轴以上的推力设计方案。 而贺兰山岩画中的飞行器正是符合此原理所设计的三轴飞行器,两个辅助发动机不仅能在起降过程中使飞行平衡,在转弯以及平飞机动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此岩画中所反映的飞行器就其设计而言是非常符合科学原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