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研究

标题: 1995.7.26UFO张大庆观测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tansuozhe    时间: 2016-3-1 22:01
标题: 1995.7.26UFO张大庆观测报告
     1995.7.26UFO河南开封张大庆观测报告

     《19957 26日观测原始记录抄录》:1995726日农历六月二十九。


搜寻彗星和观测UFO起止时刻:2050~2225分(北京时间)


观测用时:1小时35


所使用望远镜:口径D=20cm,放大倍数26×, 视场2.5度,焦距f=825mm(自制的牛顿反射镜)。


气象条件:晴明,透明度4,气温+30℃。


搜索范围:冲日天区东南:见M14M27M71NGC6934,东北:搜仙王星座。


搜寻彗星观测结束时见一不明发光物及小移动天体,详见下文:


大约在2210分(北京时间)之前一分钟,我偶然抬头看天,发现天龙(座)背上竟然有一团明亮的白雾状光斑,光斑有一直径约8度的外环,外环有一半缺口对着南方稍偏西,中央有一球状光团直径3度,其亮度超过银河数倍,估计光团及外环总星等约为-1m(负1等亮度,比织女星亮度高)。


此时,我激动地站起身来看了一下手表,为北京时间2210分整。我马上离开观测点20多米,看这光斑是否有位移,因为我怀疑它是地面(附近)灯光造成的投影……但光斑毫无位移而且变得似乎更明显,我慢慢走回观测点的望远镜旁,正走着,忽然看到光斑中偏南位置出现了一颗2m星闪烁着,随即又暗了下去,我飞跑到望远镜边要看那个闪亮点,但星已暗下不见,只看见视野中白雾般背景;我正在懊悔刚才的为什么没用望远镜的瞬间,光团中的亮点又亮了(光点用肉眼几乎可以感觉到视面),这回我马上在26×(放大26倍的)目镜中看到了目标--一个亮点,后面喷射着桔黄色的火焰在微微向西南方移动(注:喷焰持续不到1分钟,火焰喷流速度大于此物本身移动速度数倍)。“物体”大小为5′长度,总星等为4m(4),形状像一只“羽毛球”--毫无疑问,这东西与它正在离开的光团有必然联系。


光团这时已开始变暗。而飞行物的尾巴也逐渐消失,(尾巴始终是背向飞行方向的)。飞行物变成光点后,光点移动很慢,在经过几组恒星时,我默记下了光点位置及时间和星等,我将其标注到了极限8.1等的《Sky Atlas 2000.0》星图上并量取了2000年历元的赤道坐标:


光团中心位置(北京时间2210分)


赤径:1610分;赤纬:52°


光点移动位置和亮度:(726日北京时间)


22时16  赤径  1550  赤纬43°星等6


22时18  赤径  1547  赤纬42.5°星等6.5


22时25  赤径  1532  赤纬40°星等9


光点在飞行过程中是逐渐变暗的,最后一个记录位置时已暗到9m,可以从位置当中看出,光点移动5°花了大约10分钟,这比一般人造卫星要慢得多。最后我用100×(放大100倍)的目镜看了一眼光点,没有视面,仍然为一光点。然后就结束了观测。



图①光斑位置及形态;图②飞行物形态;均在《SRY Atlas 2000.0P7


(说明:以上是当晚的即时记录。其中光团中光球的直径估计3度,可能有误,因为仅是肉眼粗略估计,后据星图上的描图测量,内光球直径应为5度。)






1995.7.27上午与《航天》杂志编辑(0108372161通话简况:(回忆)①我叙述昨晚看到的现象及我用望远镜观测全过程,目的是为了向航天部门反映情况,看此是否系航天发射。②他询问我物体高度,我只能答曰仰角约80度;问我光团大小,答曰如同北斗星勺口那么大;问有否别人同时见到,答没有。③他说这现象非常高的,要比一般人造卫星高(据其运动速度),但如果是向同步轨道转移的火箭应在赤道上空啊,而且若是星箭分离等动作也不会在我国上空进行(指外国航天器)。我从飞行物的运动方向可知绝不是从我国西昌、酒泉基地发射的,而来自东北方的可能是日本国的航天器,是否是H2火箭?他说发射卫星要凭借地球自转力自西向东发射,没有火箭会采用昨晚那种运动方向。他说是不是彗星啊?我笑了笑说彗星没这么快,又补充一句说我就是专门找彗星的,言外之意是说我对彗星很了解,而这东西绝不是彗星。


                                  1995年105


                                      张大庆




附:致王思潮老师信


王老师:


您好!来函今日收到,非常高兴!


关于1995.7.26天象事件,我在寄给您报告之后2天才收到您早寄给我的那封“快件”信,看了信,我知道有些情况没有按您要求写出;另外,您今信又问一个问题,现一并作答。①我的手表计时精度很好,误差小于±3秒,平时常注意校正(广播时号),半个月才误差1~2“时秒”;②我当时用的口径为20cm,焦距f=825mm牛顿镜光学质量很好,恒星最大像斑直径约1〃(即1“角秒”),因为设计用来寻彗,故而没有必要磨制到0.58的理论值;③光点亮度是逐渐变暗的,没有见到在后来的过程中有任何的亮度突变光点移动很慢,如果不是开始看到喷焰,那么后来很难把它从恒星背景中认出来,当然如果移动快的话,我也不可能从容确定位置和相应的时间。星图上标的6m6m.59m,就是当时的亮度。


另外,我据您告知的光团高度,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感到很吃惊!因为假设喷焰是平行于地面,移动也是平行地面的话,那么喷焰长达2千米多,而移动速度仅相当于音速,这太离奇了!什么火箭也不会喷出那么长的火焰,而在那样的高度,物体怎能仅以音速这样的慢速度运行。另外,大光团在大气层外,气体怎会在“太阳风”下保持外形不变而渐渐消失?


信写至此,余言再叙!


                       谨祝


         工作顺利!


                                         张大庆   敬上


                                       1995年117日晚











欢迎光临 UFO研究 (http://ufocn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