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研究
标题: 机遇、瓶颈、新路 王思潮 [打印本页]
作者: tansuozhe 时间: 2016-1-14 10:46
标题: 机遇、瓶颈、新路 王思潮
今天,网友dongwei发帖《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出路在哪里?》(http://www.ufocns.com/thread-701-1-1.html),表达对中国UFO研究事业的热忱关切,请各位就此发表看法。这里,我也就此议题谈些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机遇、瓶颈、新路
— —在《飞碟探索》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王思潮
我这次到兰州,是来学习和交流的。
1981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飞碟探索》和《读者文摘》应运而生,《飞碟探索》创刊30年来,已成为我国UFO探索的最大平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这次会上,何晓东主编指出的“以科学精神探索UFO”和上海王江夏老师的“生命不息,探索不止”都说得很好,人类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推动历史是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科学探索未知事物。
这次会上,《飞碟探索》网络版顾伟奎版主提出了许多UFO爱好者关心的问题:UFO研究的意义何在?
UFO是一片充满未知之谜的蓝海,人类的好奇心正是驶向这片蓝海的精神力量;相对于人类已较熟悉的红海领域,蓝海有更大的挑战性,挑战激发活力。
1492年8月,41岁的哥伦布挑战当时“西面大洋不可逾越”的定论,仅凭三艘轻帆船,开始当时许多人认为是荒唐的探险计划,他们历尽艰辛,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终于发现新大陆,改写了人类的历史。而早哥伦布87年的我国郑和,虽有两百多艘装备世界一流的船队,却行驶在人类较熟悉的“红海”,痛失这一天赐良机。如果当时驶向日本,再向东经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就能发现美洲大陆,乃至玛雅文明.
通过40年对我国UFO的深入调查和定量分析,已发现其中有一两种UFO可能与外星飞行器有关。如果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找到了外星飞行器来访地球的更有力证据,那就能改写人类的历史,其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探索UFO还可能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造福于人类。同时用科学方法破解一些UFO现象并进行科普宣传,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提高公众识别伪科学和迷信的能力。
下面想谈四点内容。
一个机遇。
我们现在正面临一个重要的机遇。这次机遇来之实在不易,1999年以后,UFO研究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 2003年,CCTV重新播放有利于UFO探索的节目,在开始播时,放在周末深夜十一时多作为探索节目播出,最近这几年已在黄金时段多次播出。新华社、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也先后播放或刊登了不少有利于UFO研究的节目或文章,体现了以开放态度科学探索未知事件的精神。主流媒体的宣传不仅为UFO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而且扩大了UFO研究的影响力,并加深了UFO调查研究的深度,央视的地位,便于采访各学科专家的分析。
一个瓶颈。
然而,几十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UFO研究,主流科技界依然是怀疑者居多。其原因,除了有些人打着UFO探索旗号,搞玄学、伪科学,造成不良影响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还少有UFO学者能拿出可信的事实依据,并拿出可信的科学分析。
正如剑桥文丛 《天外智慧》一书(让·德曼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一针见血指出的:“我们不能否认,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得到证明其存在的严肃的记录。所报告的看见了UFO都仅仅是看见,而且只是几次单纯的看见(不管证据是否可信),这同真正的科学观测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无论如何,如果有一个UFO被真正证实的活,它将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财富的一部分。我们能说的只是:科学家原则上是不反对UFO的。
……我们应该注意,这些天文学家们已经预先考虑了各种可能性,但是,他们没有试图去猜想距离,不像大多数沉溺于UFO的人,他们一般会犯这种致命的错误。斯梅特和海因诺特考虑了很多的可能性,从在高度为几千米上空的一架飞机,到在几万千米远处运动着的一颗彗星。由于不知道真正的距离,所以,这个我们只知道看起来2度大小的物体的,其真正的大小可能介于100米到1000千米之间。这种差别是巨大的,人们怎么可能对UFO的本质下什么结论呢!”
在我国,北京市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尹传红在《飞碟探索》2006年10期撰文认为“我不赞成把UFO现象打成伪科学,我只是把它看作是缺乏实证、太过虚幻、具有伪科学倾向的现代神话。”这反映了一部分人士的看法。
一条新路。
为此,我建议,抓住机遇,集中我们的优势力量,拿出可信的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突破瓶颈,争取经得起检验的重大发现。
具体地说,这条新路就是建议《飞碟探索》、央视等主流媒体和UFO学者、爱好者一起,以适当的形式联合,以开放的态度科学探索UFO,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联合起来,力量就大。
近十几年来,央视已介入UFO的调查分析,并组织讨论和辩论。《飞碟探索》和央视一起,已成为UFO探索的两大媒体平台,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出可喜可嘉的气氛!
从科学角度看,UFO探索首先是一门观测科学,若没有可信的观测事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像将房子建造在沙滩上。
三十多年来,我国出现了多次重大的UFO事件,积累了较多质量较高的观测资料,其中一部分已在《飞碟探索》登载过。我国这些重大的UFO事件,其研究价值已超过闻名遐迩的美国罗斯维尔事件。
央视所组织的UFO调查分析、讨论和辩论,已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分析讨论难以深入展开。我想,《飞碟探索》杂志具有这样的条件和实力。为此,我建议贵刊对以下十一次重大UFO事件分阶段组织专栏分析、讨论和辩论,以形成拳头,有力地促进飞碟探索。
一、1981年7月24日螺旋状UFO事件
二、1982年6月18日光团状UFO事件
三、1987年8月27日华东螺旋状UFO事件(并结合1986年8月27日UFO事件一起分析讨论)
四、1988年8月25日至31日东北螺旋状UFO事件
五、1991年3月18日上海虹桥机场上空UFO事件
六、1994年11月30日贵阳空中怪车事件
七、1995年7月26日光团状UFO事件
图1995.7.26UFO 著名天文爱好者张大庆在星图标出不明飞行物在不同时间所在位置和形态。左上方是在22时09分时观测到的“夜空巨眼”,中央有一球状光团直径3度,是满月直径的6倍,外环直径约8度,是满月直径的16倍。它就像夜空中的幽灵巨眼,神秘莫测。更令人意外的是随后忽然有一颗星星忽明忽暗地从中间的球状光团“走”出来,速度十分慢。在球状光团的下方,张大庆标出了该星星在不同时间的移动位置。
八、1998年10月19日河北沧州空军机场上空飞碟事件
九、2005年9月25日东北内蒙螺旋状UFO事件
十、2006年2月7日云南四川光团状UFO事件
十一、2006年6月17日华北光团状UFO事件
UFO研究切忌缺乏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的空话和大话。我想,我们有能力提供可信的质量较高的观测事实,有能力提供定量分析的科学数据,能回答《天外智慧》一书让·赫德曼的质疑。
无巧不成书,以上重大UFO事件恰好是《飞碟探索》创刊后三十年出现的,这仿佛是上天送给《飞碟探索》、送给UFO学者、爱好者的一份厚礼,真是难得的机遇。
对这十一次重大UFO事件可一次一次分别搞实些,搞深入些,不必同时推出。首先公布事件的综述、全部质量较高的观测报告和调查报告;公布已有的不同学术观点分析文章。并欢迎读者积极参与补充、分析、讨论和辩论,欢迎各界人士科学质疑,使《飞碟探索》成为国内外聚焦的UFO探索互动平台,创造出更强的科学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在《飞碟探索》组织完成这十一次重大UFO事件专栏分析、讨论和辩论后,建议出书,并可考虑在出中文版后再出英文版,这样就能在国内外产生更大的影响。
建议《飞碟探索》杂志还可及时关注新近发生的UFO热点事件,以广大UFO学者、爱好者关注的热点作为切入点,开展开放性的讨论。
一个问题
顾伟奎版主通过深入调查, 在这次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UFO文章有些假,有的UFO文章论证时引用不实论据,有的地方还现伪科学泛滥,无公信力。顾伟奎对这些新问题感到迷茫,这也是不少UFO学者、爱好者感到迷茫的问题。
顾伟奎的意见很中肯,确实在海内外UFO界,现在仍有一些不科学、玄学甚至伪科学的文章,有的还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对这类敏感问题,我们不必回避,更不应放任,应引导到科学理性的方向上来。
什么是UFO探索的科学理性?
既然打着科学探索的旗号,而不是玄学的旗号,就与其他科学探索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科学与伪科学的分野是:
1、探索的文章和论点是必须能够证实或证伪的;是重客观事实依据和重科学依据的。而伪科学经不起实践检验,具有不可检验性,具有玄虚性,却打着科学的旗号。
2、 科学探索的文章和论点是欢迎科学质疑的,不可科学质疑又打着“科学”旗号的是伪科学。温家宝总理最近在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指出应营造敢于怀疑批判的环境。
3、科学探索的文章和论点是在上述科学理性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同时又要经受实践反复检验。
4、科学已进入定量分析时代,定量分析方法是证实或证伪的很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发现新事物的重要途径,有些现象,看似可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就可能发现是新的现象,就可能敢为人先、敢于创造。
真正的用已知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难以解释的重大UFO事件,需要质量较高的观测报告和调查报告,需要科学的定量分析,并给出基本的参数,包括距离、高度、速度等,这样才有较高的公信力。
今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其精神就是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力争在科学上取得原创性突破。
为此,我赞成原任理事长查乐平1986年指出UFO文章是必须能够证实或证伪的意见;我赞成潘君骅院士的意见“探索未知的事物是人类的一个特点。我们应该把UFO现象的研究引导到严肃的科学的研究轨道上来”。
UFO科学探索属于科学范围,不管官方还是民间性质,同样适用上述标准。
还有一类敏感问题是有客观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的探索,但客观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还相当少,对这类敏感问题可先在内部探索和注意实践检验。因为没有策略,一个探索事业很难成功。
把握好开放和科学理性、策略这两方面的度是今后UFO研究事业成功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人体特异功能失败就是应引以为戒的例子。
作者: 周江华飞碟研究 时间: 2016-1-14 12:52
标题: 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出路在努力探索飞碟飞行动力理论的研究,和付诸实践应用的研发上!
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出路在努力探索飞碟飞行动力理论的研究,和付诸实践应用的研发上!
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出路在哪里?
答: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出路在于不应仅限于守株待兔形式的观测上,而应充分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智慧,努力探索飞碟飞行动力理论的研究,和付诸实践应用的研发上。让中国飞碟研究事业纳入中国科学研究主流。才不会落入空空其谈的空话之中。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6-1-17 20:21
建议《飞碟探索》杂志还可及时关注新近发生的UFO热点事件,以广大UFO学者、爱好者关注的热点作为切入点,开展开放性的讨论。
外星飞船目击者徐军
作者: 董巍 时间: 2016-1-18 13:48
《飞碟探索》的编辑们可能大多数并不真正关心UFO现象,对于他们来讲,做杂志更多是一种职业,而不是怀有强烈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来做,因此就很难做出精彩的杂志,如果杂志的主编本身就一个UFO迷,并且对宇宙和不明现场环有强烈的好奇心,那《飞碟探索》的内容和品味肯定会不一样的,当然这也是国内大多数杂志的现状!就好象是数学课是体育老师教的一样,能做和做好是不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作者: 弯豆 时间: 2019-3-7 11:45
根据本平台的宗旨“真实、科学、开放”,我但凭纯粹的兴趣,在此发言。
我们眼中的这个世界,如果按光谱分析的角度来看,可见光在光谱里只是很狭窄的一部分,世界更多的部分是肉眼根本无法看见的。所以寻找UFO,试着把关注的焦点从外回转到内,可能也是思路。(可参看《意识光谱》)
看电影《头号玩家》,当大家都往前冲的时候,主角的灵感是往后倒,于是豁然开朗,他拿到了钥匙。这符合老子说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UFO 常常瞬间消失在天空。UFO 在空间中的移动并不像我们的飞机。飞船上的乘客在心灵上有意识地与飞船
相联,当他们准备前往另一个世界时,他们会进入冥想,调整自身进入合一的状态;接着在意识上做个90°或是同
时两个45°的转变,然后整个飞船和它的乘客就被带入另一个维度中。
欢迎光临 UFO研究 (http://ufocn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