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研究

标题: 12月22日,马斯克战胜美俄中,实现人类第一次火箭软着陆 [打印本页]

作者: 于由    时间: 2015-12-23 09:53
标题: 12月22日,马斯克战胜美俄中,实现人类第一次火箭软着陆
真的是惊天动地天空都是火焰的颜色:



享誉全球的商业火箭机构 Space X进行了“猎鹰9号”火箭的第20次发射光在今年就是第6次发射
不过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人们甚至不关心他们成功了没(当然是成功了)
真正的大新闻是:他们实现了完整的从轨道回收火箭


图:火箭着陆瞬间

这件事之所以那么令人震撼是因为世界上的其他大部分机构不但没有成功回收过火箭甚至也没有尝试过——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就是有那么一个人
哪怕在经历了5次同样轰动全球的失败之后,他也坚持要完成其他所有人都不相信的事情:火箭软回收
他就是 Space X 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一团巨大的火球
渐渐减速显现出火箭的轮廓而后降落在陆地上它的火焰一点点消失整个世界回归平静的黑暗背后是全世界所有人的欢呼
我们仿佛看到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最接近乔布斯的人已经不再以乔布斯目标了:
他的未来是钢铁侠




来说说这个钢铁侠和火箭的故事吧
1971年,Space X的创始人马斯克出生在南非。和所有的天才选手一样,他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他在9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编程。
1995年,刚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的他打算去斯坦福攻读博士。但是在难以抗拒的互联网浪潮的诱惑下,他博士只读了两天就退学,开始了互联网创业。
他的第一个产品叫做 Zip2——有点像大众点评和百度地图的结合体,但是他们比后两者早了八年。



1999年,Zip2以3.07亿美元被收购,马斯克分到了2200万美元。
当时,他年仅27岁。
这当然只是个开始。
他没有安于第一桶金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Paypal马云在中国做了一个几乎一样的东西——叫做“支付宝"



2002年,PayPal 被 eBay 以15亿美元收购,马斯克作为最大的股东,拿走了1.8亿美元。
据说马斯克从小就对星际移民感兴趣在PayPal被收购之前,他就开始自学与火箭有关的技术(原来这玩意儿是可以自学就学会的吗?!)



在把PayPal卖掉之后,他自己拿出1亿美元,创立了有史以来最丧心病狂的公司:Space X一个商业火箭公司他的目标是在下个世纪实现星际移民
接着,在2004年,他又砸了7000万美元创立了一个电动汽车公司叫做特斯拉这也是历史上第一家电动汽车公司




大概上帝也看不惯他的顺风顺水了从成立起,一直到2008年,SpaceX先后三次发射了火箭三次都在进入轨道前爆炸
而此时他给 SpaceX 筹的钱已经快花完了

“我们的钱只够再发射一次火箭了”
那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这意味着,如果马斯克决定继续发射火箭这枚火箭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最后一枚
就这样,2008年9月,SpaceX发射了他们的第四发火箭——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
他们完美地成功了


图:Space X 某次火箭发射瞬间
此后,他们获得了来自NASA的支持:16亿美元的经费为NASA进行之后的12次发射
到现在,他们已经成功发射了20多次除了NASA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成为他们的顾客SpaceX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



就这样,马斯克似乎又进入了顺风顺水的节奏
然而他注定不是这样甘于顺利的人他希望把发射火箭的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实现星际移民
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办法就是:
回收火箭


图:火箭发射前的准备
我们都知道,火箭的发射成本居高不下
而其实在一枚火箭的成本中,燃料仅占很小一部分。火箭的导航控制系统、燃料贮箱和火箭发动机等部分才是绝对的大头。
如果一枚火箭可以重复使用,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以SpaceX用来试验火箭回收的“猎鹰9”号火箭为例,火箭成本5000万美元,其中燃料费用仅有20万美元。



所以马斯克认为:
制造能够重复使用的火箭,才是人类航天的未来。

此前,他们研制了“蚱蜢”垂直起降试验飞行器,为火箭定点垂直着陆进行了试验。
后来,又改装了“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进行垂直起降试验。


图:Space X 的火箭回收试验,曾从1000米空中成功回收火箭

在2014年4月的一次试验中,SpaceX 成功地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火箭软着陆
图:火箭降落在公海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火箭突然惊天动地地爆炸了!


事后 SpaceX 证实,该火箭降落后在公海侧翻并毁坏,以至无法修复。

这一次火箭在公海的爆炸,全世界都看到了
在那之后,Space X 又进入了7年前那样的窘境:他们从2015年1月10日开始,一共尝试了至少四次全部都失败了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的6月28日,猎鹰9号火箭在执行国际空间站货物补给任务时发生爆炸。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今年11月,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宣布,其旗下火箭公司蓝色起源将一枚无人火箭成功发射至100KM高空,然后, 火箭本体安全地返回,减速,稳稳地着陆!


图:蓝色起源的火箭
虽然马斯克很快出来回应说100KM高空和进入轨道后的回收在难度上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得不说Space X 在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终于,在上一次发射的6个月之后,今年12月18日,SpaceX进行了静态点火测试
一如往常,这次他们仍然坚持尝试火箭软回收不过与之前不同,SpaceX 此次没有选择通过海上平台回收火箭,而是直接在地面上回收。

在北京时间22日上午,Space X 终于进行了发射后面的事情你们已经知道了


图:正在着陆的火箭
除了完美完成发射完成全球首例完整的火箭软着陆之外猎鹰 9号还将11 颗卫星送入了太空
马斯克真是火箭界的性价比之王啊
▼ 戳视频看火箭发射全过程 ▼视频时长:2分18秒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t0019zvzbw1&auto=0

据说,马斯克在2009年曾经与别人打赌他要在2020-2025年第一个把人类送上火星毕竟,星际移民才是他创立Space X的目的。


作者: tansuozhe    时间: 2015-12-23 11:41
赞!
作者: 董巍    时间: 2015-12-23 13:27
创新就是做前人没做过或不敢做的事情!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这精神!
作者: 外星飞船目击者    时间: 2015-12-23 21:19
确实了不起!像悟空的金箍棒飞出去又能飞回来!


外星飞船目击者徐军

作者: 于由    时间: 2015-12-27 19:45
标题: 大航天时代快要来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评论SpaceX给航天界的启示:

      记得前段时间猎鹰火箭连连失败的时候,航天界有人嘲笑马斯克,说航天是需要积累的,不是谁都能搞的。现在,猎鹰九号的成功回收是对这些嘲讽最好的回应。

   SpaceX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在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航天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传统航天业往往采用研发模式,每一枚火箭都需要设计、生产、测试等等,不仅环节复杂,而且大大增加了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每一次设计都会有新的风险,导致可靠性不够稳定。

   SpaceX由于采用了商业化发展的方式,所有的软硬件均在它的控制范围内,所以造火箭和飞船的生产过程就类似于我们造洗衣机和冰箱的生产过程,全程质量可控。他们在航天领域率先实践流水线化的生产模式,只要一次成功,就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虽然也会存在一定的故障率和次品率,但不存在重新研发的风险。
作者: 外星飞船目击者    时间: 2015-12-27 20:41
于由 发表于 2015-12-27 19:4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评论SpaceX给航天界的启示:

      记得前段时间猎鹰火箭连连失败的时候,航 ...

还要看他们怎么个重复用,重复用的成本核算如何呢!


外星飞船目击者徐军

作者: 于由    时间: 2015-12-27 21:24
一篇诗了一弹琴 发表于 2015-12-27 20:41
还要看他们怎么个重复用,重复用的成本核算如何呢!

不管怎样,既然有些关键部件可以回收,平均到每次发射的成本是会降低的。
作者: 于由    时间: 2015-12-28 22:50
标题: 立足大地,仰望星空 (转)
立足大地,仰望星空——刘慈欣观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所想到的

- 转自“观察者网”


12月17日凌晨,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去太空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这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刘慈欣受邀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发射。“悟空”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升空,大刘在寒冷中遥望它消失在天际。“这是一个新的开端。”他说。

本文题为《立足大地,仰望星空——观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所想到的》,是新华社“我报道”向大刘邀约的独家专稿。让我们跟着这位写出小说《三体》的科幻作家,见证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


以下为原文:


从我作为一名科幻作家的角度看,航天事业应该分为两大类:立足大地,仰望星空。

立足大地的航天是试图从航天活动中获得现实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飞向太空是为了让地面上的人生活的更好。这一类航天的距离有限,一般是在大约34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内,在立足大地的航天中,虽然航天器被发射到太空,它们的目光也都是看着下面的地球的。

仰望星空的航天是为了科学探索目的,为了认识宇宙。我们所仰望的星空中,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是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比如月球和太阳系内的其它行星;但星空的绝大部分是可望不可及的,目前人类在太空中飞行了最远距离的旅行者一号,已经抵达太阳系的边界,但要航行到最近的恒星,还需要12万年,从现在的状况看,我们谁也无法确定那时人类文明是否还存在。所以,我们仰望的大多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触摸的世界。仰望星空的航天所涉及的课题,有些是具体的科学问题,有些则可上升到哲学高度,是对宇宙本源的终极追问。

中国航天大多是立足大地的,通过航天活动改善国计民生,加强国防,同时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虽然以前也有过探月工程,但月球是距我们最近的天体,几乎是地球世界的一部分了,人类对月球比对地球上的海洋了解的更多。但在本月17日清晨,中国航天终于进入了真正的仰望星空的时代,目光所及,直达亿万光年的宇宙深处,所探索的课题,囊括了整个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是西北大漠中一个寒冷的早晨,虽然在冬衣外还套着厚厚的军大衣,两腿还是像没穿裤子一样。在晨光中的发射架上,静静地矗立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我们距火箭仅1500米,这是相当近的距离,事实上此时在整个发射基地中我们可能是距火箭最近的。作为一名远离航天领域又十分向往的科幻迷,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这样的距离上目睹火箭发射,谢谢中科院的邀请!立在发射台上的火箭从这个距离上也显不出它的高大,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超常之处,但一旦点火起飞,立刻变的不像是这个尘世上的东西,充满着辉煌的神性,让整个世界黯然失色。尤其是当火箭的声音传到耳中,巨大的轰鸣中夹着爆裂声,让人热血沸腾,那是一种源自生命本源的激情,也许正是这种激情在几亿年前使地球生命由海洋爬上陆地。

这次发射的卫星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的前一天才命名为“悟空”——领悟广阔的宇宙空间。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完全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卫星。

暗物质是根据所观测到的宇宙中大尺度的星系运动状态所推论出来的一种物质形态,如果没有暗物质,太阳系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银河系会更加松散,我们所见到的星空也会很不一样。暗物质完全不发光,除了引力之外不与可见的明物质发生任何作用,这种幽灵般的存在占宇宙中物质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换句话说,我们所见到的宇宙只是冰山的一角,大部分的物质是看不见的。

长征二号进入高空,留下的雪白的尾迹像是上帝用粉笔在蓝天上随意划了一道,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箭第一级的脱离,然后它就消失在苍穹中。对于我这样一个科幻迷来说,科学所揭示的宇宙本身就是一部精彩而震撼的科幻小说,牛顿力学是第一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第二部,现在,“悟空”是一个作家,出发去写第三部了,我殷切期待着它的出版。

然后一切都迅速平静下来,我进入发射控制中心,看到工程师和指挥者们都已离去,控制大厅空荡荡的,一排排的监视器仍然开着,上面显示着火箭发射时的数据和曲线,只有几个记者穿上人家的工作服在照相。在外面,东风航天城也是一片宁静,街道上行人稀少,大部分是军人,到处都可以看到军队特有的严肃甚至严厉的标语,提醒我们航天发射是一种严谨和艰苦的工作,对于参与其中的人没有什么浪漫可言。航天城中看不到仰望星空的科幻色彩,反而感觉比外面更现实。

我的思绪也回到现实,重新思考两类航天的关系。即使是立足大地的航天也不断受到质疑,质疑者把航天的巨大投入与边远山村中破旧教室里饥饿的孩子相对比;而仰望星空的航天一般来说更是没有可见的经济回报,比如这次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所得的数据将公开发布,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查阅,不收一分钱。尽管在发射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的领导宣布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还有一系列基于基础科学研究的航天项目,但从现实来看,这种项目的规模和资金投入肯定受到限制。航天事业要想仰望星空,必须首先立足大地,也就是说要开拓广阔的市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造福于,而且是极大地造福于地球上人们的生活,就像电脑和互联网。

与暗物质卫星发射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是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与新闻媒体这两天对乌镇铺天盖地的报道相比,对“悟空”的报道短而少,这很生动地显现了当今世界中航天与IT业的对比关系。

前一阵在网上看到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几个欢笑的姑娘,照片的标题是:“没有IPHONE和IPAD, 她们怎么笑的出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T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网络的生活。而航天,我们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那个领域总是与巨额的投资联系在一起,在那里一百万元就像一块钱,航天与我们似乎没有多少关系,对于生活而言,它也确实没有改变什么。

人们很难想象,曾经有那样的时候,买一台电脑的钱与买一枚航天火箭的差不多。

在上世纪上半叶,航天和计算机这两个当今世界的核心技术几乎同时诞生,1946年1月,美国成立对二战中缴获的V2火箭的高级研究会,象征着当代航天事业的开端;仅仅一个月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量巨大,据说启动时费城的灯都暗一下,当然,价钱也肯定不便宜。航天和IT在同一起跑线上启步时,人们都预言航天将改变世界,而IT,曾经有一位学者认为,全世界有五台计算机就够用了。

回溯航天和IT不算长的历史,我们发现两者的发展历程最大的区别在于:航天有强烈的国家色彩,都是由国家主导进行的;而说起IT的发展,我们最先想到的一个东西竟然是车库,因为好几个IT巨头,如微软和苹果,都是在车库里起家的,IT的发展都起源于民间。

百度总裁李彦宏曾经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过一个提案,呼吁政府推动航天市场民营化。确实,民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民营企业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强烈欲望,启动航天市场,航天民营化提供了一个可能,想想IT业的发展我们就能看到这点。

那么具体来说航天的市场究竟在哪里?我们平常想到的有太空资源开采、太空旅游等,但我们还是想想计算机,当初为科学计算而发明,如今人们用它干着无数的事情,从视频聊天到网购,唯独没有用于计算。航天的市场也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我们如今很难预测。比如,人们似乎很少想到,航天事业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把地面上的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都移到太空轨道上,地球的能源企业也可移到太空中,包括太阳能和核发电,把发出的电能用微波传回地面,这样将彻底解决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在内的环境问题,使人类世界迎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做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旦启动,现有的IT市场将算不了什么,而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会远大于互联网。那时,航天将真正做到立足大地,也就有了仰望星空的基础。

在航天城的这几天,我住在问天阁中的航天员公寓,是航天员在载人飞船发射的前夜住过的地方。房间里十分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像某个单位的招待所。在航天城里的每个夜晚,我都在睡前看着洁净的天花板,想象着那个曾躺在这张床上明天将飞向太空的航天员将如何渡过这一夜。我在航天城的最后一个清晨醒来,要到九点才能升起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下,看着朦胧晨光中的天花板,我坚信有一天我也会在这样的房间中渡过不眠的一夜,然后走出去飞向太空,而在不远的发射场上,火箭发射将像民航班机起飞一样寻常,票价也差不多。我离开前不会在门上签字,因为我只是一个太空旅游团中普通的一员,一个迟暮老人,在遗愿清单上划掉最后一项。

2015.12.21 于阳泉







欢迎光临 UFO研究 (http://ufocn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