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天文学家王思潮在2011年 10月15日的上海 ufo研讨会上,首次公开披露了近几十年在中国发生的三起有较大影响的ufo事件,其中一起发生于1971年 9月26日 。可是有谁知道,同样在中国,有位普通民众,竟早于王思潮研究员披露日期12年 ,在他1999年 11月25日的日记中 ,因故也明确记载着那起ufo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背后又有着怎样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吗?哦,这人不是他人,正是本文作者我。尤其匪夷所思的是,我在1971年 9月26日那天傍晚,竟是近距离目击了那起ufo事件的主角,一只救生圈大小的环状飞碟,自东向西,呈波浪式运行状态,超低空,从我近前几十米处缓缓飞过。
下面,我首次将自己相关部分日记内容拍照,以图片资料形式公开展示;并对图片内容附加说明。为使读者对本人曾经近距离目击飞碟事件的整体情况有较为完整的了解和把握,诚请您对本人网页上的相关报告文章进行必要的了解。重点浏览《1971年 9月26日奇异环状飞碟事件》和《我和天文学家王思潮ufo之缘》。本文与上述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佐证,相辅相成。互为姊妹篇。
本文(图)也从侧面佐证了天文学家王思潮当年对那起ufo事件研判的睿智和准确。无疑,王思潮先生对发生在中国的ufo现象的首次研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图片(二)说明:
2011年 10月15日,在上海ufo研讨会上,我国天文学家王思潮首次公开披露了近几十年在中国发生的三起有较大影响的ufo事件,其中第一起即为1971年 9月26日ufo事件。
这是隔日——10月17日 南京《扬子晚报》a9版上,记者朱姝的相关报道 。报道提到,当年向媒体报告的两位目击者,一位是江苏扬州北部邗江县槐泗公社的纪翔,一位是扬州南部施桥镇的陶思炎。
看到上述报道,我便联系王思潮老师,向他报告我也曾在那天傍晚目击过不明飞行物,而且是近距离目击。并且当时就一眼判定它来自天外。(读者可参阅我发在本网站的相关文章。在此无暇赘述)。
图片(三)说明:
此为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记。读者可清晰看到我因故回忆近距离目击ufo日期为1971年 9月或10月。因年代久远,当时已遗忘了具体日子。年月所以能记得住,盖因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我便以此为标志记忆。
大家一定想问,因何我在那天能留下如此日记?原来,在那之前五天,即十一月二十日,我偶然看到《南京日报》一条新闻,我国首次在昆明播放ufo录像,引起市民强烈兴趣,记者便采访了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研究员,王思潮发表了他对此事的看法。至此,通过媒体我才听闻天文学家王思潮先生。因为我曾经近距离目击过天外来客,于是又一次萌生了要向社会报告近乎天方夜谭的往事。那时我每天往返江北浦口上班,又是一个人带女儿生活,时间很紧。直到五天后的二十五日,晚上,我才挤出一点时间,开始动笔写稿,拟向科学家、科研院所和媒体报告。写稿时,为了尽可能将当年目击飞碟始终呈仰角状态时的角度是多少,搞准确、清楚,我特意向坐在桌旁做功课的女儿借了量角器,在手里比划着。女儿(s)不解,问我在干嘛。我便向她回忆起往事来。于是,在这天的日记中,我很自然地作了相关记载。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在日记中,毫无含糊,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直指为“飞碟”。可见奇幻神秘的它一旦被目击者近距离观察到时,留下的只能是绝非人类飞行器的判断。更遑论什么自然现象、天文现象了。
图片(四)说明:
此为一九九九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两天日记内容。
从左页倒数第八行至倒数第六行,读者可见几点信息:(1),我的报告文章标题是《ufo,从我近前掠过》。 (2),帮我打印报告的是我同事茅老师。茅老师现为东南大学保卫处政保科长。 (3),我投稿《扬子晚报》多日无消息。 (4),我联系天文学家王思潮两次,未能联系上。 (5),因文化水平有限,不得不对稿件句斟字酌,大概已八易其稿了。 (6),有的已投稿寄出。
右页,倒数第十三行至倒数第四行,有相关ufo内容记载。其中后面三行有两点信息。(1),与某报社联系投稿,未得要领。 (2),已得知王思潮宅电号码,他今天外出,明天再与联系。
图片(五)说明:
此为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日记。
左页第四行末起,日记写到:利用值班时间,电话与在家的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联系上。到底是专家,问得很详细,我也尽量说得清楚。他并要求我书面形式报告他一份,要写明当年事发目击详尽地点,并画一张简图,飞碟飞行的形态、线路、角度等。------
图片(六)说明:
此为二零零零年一月一日、二日、四日三天日记。
左页第二行(一月一日)仅一句相关信息:今将所作《ufo,从我近前掠过》正式发出,挂号寄紫台王思潮研究员收。
左页第六行(一月二日)日记写到:与s(女儿)在家。我还在修改我的《ufo,从我近前掠过》。明天请茅胜华再打印一次,,应是最后正式文章了。除再寄紫台王思潮,还拟寄北京中科院天文研究所、《金陵晚报》社、南京大学天文系等。自己当然也要保存的。------
右页第五行(一月四日)日记写到,公安局消防科某参谋因工作需要临时约我到校,本该调休的我,过江到校陪同他公干。事情处理完,赶回市区家中已11点多,取了稿件,飞车(骑车急赶)至解放路《金陵晚报》社,要找的部门编辑已下班。------
图片(七)说明:
此为二零零零年 一月六日日记。
两点信息:(1),当天午后我从江北单位回到家中,再赴《金陵晚报》社,将稿件交文体部的陈东小姐,她表示,要征求主任意见再说。我也只好抱着希望等了。 (2),我心中郁闷,发牢骚继续写到:世间有些事是没法让人想通的。我所目睹的ufo,明明是真真实实的事情,却不一定能被人们相信。这种证据谁能拿得出来?------
图片(八)说明:
本页,为二零零五年 十二月二十七日日记。
在该日日记倒数第四行中,我写到:经几天整理修改,拟通过网络发给北京国际ufo专家张靖平的《ufo,从我近前飞过》初稿完成整理修改,交请沈峥嵘打印。打印出来后,还要在电脑上再作一定修改,再发北京。(说明,我是从为我打印文稿的同事沈峥嵘口中,偶然得知张靖平其人,是ufo研究专家。于是我在沈峥嵘帮助下,通过网络向张靖平先生作了报告。
图片(九)说明:
本页,二零零八年 十一月十日、十一日两天日记。
左页,倒数第四行起写到:最近几夜凌晨两三点准醒一次,总想着我一人独享37年 的ufo目击过程事实,如何有可能终被社会和世人所了解和认识。会有这么一天吗?它何时到来?------
右页,在十一日日记的第二行写到,下午4:20终于拨通扬子晚报朱记者电话(86854600),讲述我37年前目击ufo过程,反映期盼通过她能向社会还原那个事实,让人们从心里意识中接受ufo的真实存在,并向她打探知否前年南京大学天文系举办过一次ufo的座谈会。
朱记者的答话没有给我任何有希望的内容。总体意思是,我拿不出直接证据,她爱莫能助。
图片(十)说明:
本页,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日、三日两天日记。
左页,在二日日记的第三行起写到:给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信、书稿s(女儿)在单位复印好,明天去邮局发出。为弄准确收件对方详准地址,下午分别给010——114和央视导航台68500114去电,又打了两个电话,最后的010——68230785某办公室女工作人员,似乎她很忙碌,不耐烦的解答中,让我知道如下信息,详细地址是,北京海淀区翠微路21号9号楼,邮编100036。没有说明房间号,也没说,是栏目组还是编辑部或是什么办公室,就挂了电话。------
右页,在三日日记开头就写到:打算去邮局给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的信文稿件寄出。联系志远(侄儿)得知他在家没上班,骑车就先去他家小坐,带书《我的父亲田汉》借给他。他所在公司工作去向尚不明了,他估计没问题。然后去迈皋桥邮局用挂号信形式花了7.2元将稿件寄出。还不知对方能否收到。内中附言,收到请用手机短信复我,以慰牵挂,拜托。------
说明,该稿件除了报告我曾经近距离目击飞碟事件经过,还增加了新的内容,谈我对欧洲麦田怪圈之谜的看法。
图片(十一)说明:
本页,二零零八年 十二月十日日记。
(註:我在此前一周给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寄去报告稿件,未有回音。我便在一周后的十日日记中写道:气温扶摇直上。一天在家,楼都未下,让s(女儿)下班带回报纸。给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位于北京翠微路的什么办公室发寄信文已一周,无任何回音,尽管拜托他们收到后至少复个手机短信给我。朋友方刚所言极是,“他们根本不会当回事,根本不会睬你的,因为你是默默无闻不堪一提的草民。你如果是什么大人物名人,他们立马会重视来联系你。”
图片(十二)说明:
当年,我近距离目击到一只救生圈大小的环状飞碟,呈波浪式从我近前缓缓飞过。
本图片是单位同事陈勇老师根据我的描述所绘制。
图片(十三)说明:
此页,为天文学家王思潮主编并于2011年 12月出版的《天文爱好者——新观测手册》书中第312页的章节内容。
在该页粗黑体字“我国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事件的调查和定量分析”一节里,在粗黑体字下方第一行至第六行内容,读者可见,它也提到了1971年 9月26日ufo事件。但是,请看仔细,这里还提到当年另有一位目击者的报告,即北京大兴县黄村的贺增荣先生。
而在本文图片(二)的内容里,《扬子晚报》记者朱姝的报道,对当年的目击报告者只提到扬州的两位。显然,图片(十三),即王思潮主编的这本书里,在第312页,对往事介绍的更全面。
虽然,在这里王思潮先生对贺增荣的目击报告披露,只用了两行字一笔带过,相关信息少得可怜,但在我看来,却弥足珍贵!也绝妙无比!
此处照录书中这两行字:“同时,在北京大兴县黄村的贺增荣先生也在西边夜空看到波纹状的发光光环。他定睛观察了五分钟,发现光物也是静悬空中,无声。
“波纹状的发光光环”——够了!!!所谓内行看门道。请读者现在参看上一幅图片,即图片(十二),就明白我的用心了。
贺增荣用语:波纹状; 我用语:波浪式。
贺增荣用语:发光光环;我用语:红色环状物体。
前者,我判断贺先生目击到飞碟时,它应该是处于缓慢的呈波浪式的运行姿态中。只是在高空中位置移动不那么明显。对运行姿态,我两表述用语差异而已。
后者,应该表明贺先生也观察出,不明飞行物是环状物体。只是因为他目击时,已是夜晚,发光的它,就成了光环。而我,近距离目击到它时,太阳刚没入地平线,视线良好,且相距只有不到百米。观察到环状物体的它,呈红色。故我称它为红色环状物体。
图片(十四)说明:
此页的左半部分,为一份报告;右半部分,为日记。
日记日期为:二零一二年 四月二十七日。
日记写到,当天我在阅览王思潮先生主编的《天文爱好者——新观测手册》,看到第312页,即图片(十三)的内容时,不禁拍案叫绝(见第七、八两行文字:------太好了。虽然文字中仅一句话,但却点出报告人与我目击又多了相互印证,即“波纹状”和“发光光环”绝妙的吻合!------
左半部分说明:我在看到上述内容后,面对这可以相互印证的发现,我情不自禁的于几天后的五月四日,致邮件王思潮先生,专门报告我从他主编的书中这一有价值的发现。这是邮件内容。
图片(十五)说明:
本页资料,是我同事茅老师出具的相关书证。
我两相处24年 ,他不仅听我讲过飞碟奇遇,还在1999年底为我打印过报告文稿《ufo,从我近前掠过》。
图片(十六)说明:
友人薄先生出具的相关书证。
图片(十七)说明:
同事丁老师出具的相关书证。
他于2010年 6月为我打印过书面文稿《中国的科学家,你们在哪里》。
图中的两张邮资凭证来历说明:
我将上述报告文章复印多份,在个把月内分三次先后从邮局以挂号件方式发出。
第一拨邮寄中科院天文研究所、南京大学天文系等四家单位。
第二拨邮寄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后来我从王老口中得知,退休在家的他,并未收到那份报告文章)。
第三拨邮寄兰州《飞碟探索》杂志社和上海的江晓原先生。
江晓原先生,因曾在中央电视台科教栏目的科普节目中,谈论过有关外星人的话题,我于是从网上对他了解到,江晓原先生是中国天文学博士,时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于是便将报告文章寄他讨教。但没有回音。
我于不经意间,保留下了从邮局寄给江晓原先生和《飞碟探索》杂志的挂号件邮资凭证。堪为珍贵。
多年来,我先后给全国多位科学家、多家科研院所、多家报刊杂志和央视《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多个栏目组寄去报告文章,均石沉大海。
图片(十八)说明:
此为单位总务处方老师为我出具的相关书证。
我在《我和天文学家王思潮ufo之缘》这篇报告文章里,曾提及方老师,2008年某日,我在与王思潮先生通话时,当时在场的他,忍不住拿过我正聊着话的手机,也与天文学家交流起来,并报告他在江苏沭阳县农村插队时,也曾近距离目击过不明飞行物的事。
2014年夏日,方老师驾车陪同我和友人去我当年插队所在地探访考察,在当年目击环状飞碟飞经的村后旷野,我们驻足流连,寻寻觅觅。
图片(十九)说明: 此为友人成先生出具的相关书证。2014年夏日,他也陪同我去当年插队之地探访考察。
成先生,曾经我两插队在同一公社的两个大队,又同一天被招工在当地企业参加工作,又同一年调回南京。
图片(二十)说明:
此为同事沈老师为我出具的相关书证。图片(八)提及,2005年他曾为我在网上与ufo专家张靖平联系,报告我目击飞碟事件情况。
图片(二十一)说明:
此为友人杨先生出具的相关书证。
图片(二十二)说明:
此为单位老干部处车老师出具的相关书证。
图片(二十三)说明:
此为南京工业大学保卫处孙老师出具的相关书证。
我与仅一面之缘的兄弟单位同行孙老师,在街道组织的外出工作考察中结识。一见如故,聊谈甚欢,便向他叙以自己曾经近距离目击飞碟的奇事。后来,特意去找他为我出具书证的当日傍晚,天正下雨,他急急忙忙要赶回家,便让我写了简要情况,他签名以证。
图片(二十四)说明:
此为东南大学保卫处巡视员韦汉皋出具的相关书证。
图片(二十五)说明:
此为单位同事韦老师出具的相关书证。
图片(二十六)说明:
此为在南京生活过一段时期的侄儿出具的相关书证。
图片(二十七)说明:
此为江苏泗洪县洪翔中学马先生出具的书证。
我曾在泗洪县企业工作多年,与马先生是科室同事。
图片(二十八)说明:
承蒙天文学家王思潮举荐,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日我出席了上海 ufo研讨会,在会上,我结合自制的幻灯,向与会的专家学者报告回顾了自己于1971年 9月26日傍晚近距离目击飞碟事件的经历。
图片(二十九)说明:
二零一三年 五月九日,我荣幸地跟随天文学家王思潮在东南大学,共同给学生作了一场科普报告。五月十一日南京的《金陵晚报》和《扬子晚报》均作了报道。这是《金陵晚报》的新闻报道。
图片(三十)说明: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出席上海 ufo研讨会后,在会址交通大学礼堂外,我和王思潮老师合影。
图片(三十一)说明:
我生活的日记始于一九八三年。在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前夜。
我寻思,待孩子长大后,在某天,当看到父亲为她一步步成长所作的人生记载,那多有意义------
本页日记:妻回娘家产前休息,后住入洪泽农场场部医院,我请假去住院陪伴照顾。
图片(三十二)说明:
2014年 7月的一天,我在两位友人(即图片十八和图片十九为我出具书证的友人)陪伴下,回到我插队之地看望乡亲和考察当年环状飞碟超低空飞经的路线区域。
此页画面,远处为东,近处为西,飞碟就是从远处(东端)向近处(西端)飞来。这里如今依然是一大片开阔田地。图为我在村民陪伴下,用步伐丈量飞碟经过的路线与我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大约在八九十米。
结束语:
人类,狭隘到认为,地球是星空中唯一有生命的星体。在中国,很少有人相信有外星生命,而在国外,这已是共识。
我拿不出目击飞碟的照片证据;可我持有形成长长锁链的证据资料。
当年我近距离目击了那起ufo事件。我当即研判它来自天外。从而推断外星存在智慧生命。
如果要我给它下个定义,我将它研判为外星人的无人驾驶(也无机器人驾驶)的高智能操控的飞行探测器。
中国人啊,与其我们反反复复无休无止的纠结于ufo究竟存在与否的争议,不如宽容大度地给一个虽是草民、却幸运地被天上掉馅饼砸中的人以真正畅快发声的机会?
我期待面对高端媒体。
我期待我国科学家的质疑,共同探讨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之谜。
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有限,又加目击飞碟事件年代已远,本文存在某些错误和疏漏当所难免。诚盼大家指出。以期改正。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受到王思潮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对我的领导、同事、友人在我长期坚持向社会报告飞碟客观存在方面所给予的种种方便、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因篇幅所限,部分人员出具的相关书证未能在此展示,敬请理解。
陈承坤
2015年 4月8日